第三十一章 再赴京师 下_吴三桂新传
好吧书库 > 吴三桂新传 > 第三十一章 再赴京师 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一章 再赴京师 下

  当宁远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师,立时朝野震动。这可是多少年没有过的好消息啊!而身为司礼秉笔太监,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此时却拿着宁远城送来的报捷书,急匆匆的向内宫走去。

  魏忠贤今年五十多岁,身体还算健硕,但常年的勾心斗角使得他满头的发丝过早的变白。他的脸孔既白且净,皱纹稀少,一双鹰眼细长而有神,眼神中时常传达出一种奸狡与狠毒的讯息。他自接到宁远城送来的报捷文书后,知道事情太过重大,绝不可对天启隐瞒。因此他亲自拿着告捷文书送进宫中。

  此时天启帝依然还沉浸于他的土木钻研之中,闻得魏忠贤前来,头也不抬,只是淡淡的问道:“又有什么闹心事来烦朕啊?”

  魏忠贤跨前一步,脸上堆满了笑容,以一种他认为最动听的声音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天启回过头,苦笑道:“哦?如今竟还有喜事报朕么?”

  魏忠贤恭声道:“辽东军宁远主将袁崇焕八百里送来加急战报。托皇上的洪福,此次宁远大捷!”

  天启闻听此言不由得目光射来,首次全神倾听魏忠贤汇报前方战事情况。

  魏忠贤见终于引起万岁的注意,更是神采飞扬,好似此次大捷乃是他亲眼目睹一般,马上兴高采烈地道:“皇上,此次后金国主努尔哈赤亲率五万精锐突袭宁远,企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此城。而宁远守军以一万五千多人力抗数倍与已的后金军三个昼夜,虽然拼杀至只剩余了两千余人,但却最终击退了后金军。”顿了顿续道:“此战共击毙后金军精锐一万余人,而且最让人振奋的是”说道这里魏忠贤故意压低了声音,缓缓的道:“最让人振奋的是后金国主努尔哈赤在此战中被宁远城上的红衣大炮击中,已经命丧辽东了!”

  天启帝听了这句话再也坐不住,腾的站了起来,面色激动的道:“此,此话当真?”要知努尔哈赤在大明朝中的地位绝对是恐怖到了极点,他有如一个可怕的梦魇般时刻压在大明君臣的心头。如今竟突然得知他的死讯,怎能不让天启帝欣喜若狂!

  魏忠贤重重的点了点头,随后将战报递与天启,道:“这上面写的清楚明白!”

  天启帝一把抢过战报,迫不及待的仔细看了起来。

  良久,天启帝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直笑得魏忠贤半天摸不着头脑。半响过后,天启帝才收住笑容,点头欣慰的大声道:“哈哈,努尔哈赤啊,你自万历十一年以一十三副遗甲起兵,纵横天下四十余载,侵占我大明无数的财产、土地。如今终于授首伏诛,真乃天意啊!”随后又道:“吴三桂!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才到辽东军中就为朕立下如此大功,看来你真是朕的福将啊!”

  魏忠贤这才得知原来皇上如此高兴是为了努尔哈赤身死和吴三桂这个少年,估计肯定会继续对他加官进爵了。不过魏忠贤也对这个少年英雄吴三桂起了好奇之心,见他如此年纪就能有此非凡的本领成就,心内也不由有了招揽此人之意。

  再说宁远城内,一切的修缮恢复工作正在袁崇焕的亲自指导下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这日忽然接到禀告,京师中来人特意前来宣读天子圣旨。袁崇焕不敢怠慢,急忙召集众将领到大厅中跪接圣旨。

  来宣读圣旨的乃是宫内的一名太监名叫刘荣,是魏忠贤的亲信手下。他和袁崇焕等人相互客气一番后,宣读圣旨。

  圣旨中对宁远众将士不畏强敌,坚守城池之举大加赞赏,并赏赐了黄金两千两,白银一万两,猪、羊、牛肉等不计其数。另外特加封袁崇焕为辽东巡抚,加封祖大寿为锦州总兵,其余众将士也都各有封赏,却独独漏掉了吴三桂,令宁远众将大惑不解。

  刘荣见状笑道:“众位将军不必疑惑,万岁特意下了口谕,宣吴三桂上京面圣,届时将亲自嘉奖于他!”众将这才明白,大喜之下纷纷向三桂道贺。

  当晚自是大摆宴席宴请刘荣,三桂也被特邀入席。席中刘荣曾多次感叹自己此番一路奔波,疲劳辛苦,以此来暗示袁崇焕是否该得些好处。但袁崇焕虽然心思慎密,但为人却刚正不阿,绝不会拿着众将士的心血钱去讨好一个宦官,因此他对此一直是充耳不闻,顾左右而言他。由此也使得刘荣心中暗恨,对袁崇焕怀恨在心。第二日一早便借口圣命难违需火速回京,带着手下两手空空的离开宁远。三桂自然也带着郭师刚、汪昆仑跟着同行。

  当日傍晚就已到达京师,刘荣得知他乃是高起潜的义子,对他也还友好,临分别时嘱咐他明日定要去入宫面圣。三桂连忙点头答应,随后便向着义父的府邸行进。

  进了高府方才得知,原来义父前些日便已去了西北监军。惋惜之下只得草草用饭后上床歇息。次日,三桂穿戴整齐后奔赴皇宫。

  来到宫门外,向守门的侍卫道明了身份并说明来意。一名侍卫入内禀告,一会儿后回来领着三桂直奔大殿外等候召见。

  此时正是早朝时分,天启本不想参加,但昨晚刘荣回宫后禀告他辽东吴三桂已入京,兴奋之下决定第二日要在早朝上亲自召见三桂,以示恩宠。

  此时天启正端坐在大殿之内不耐烦的听着工部尚书喋喋不休的上报着各地的天灾水患,心下烦闷异常。实在听不下去,挥手打断了他的话,对下面问道:“辽东吴三桂来了没有?”

  下面连忙有人出殿察看,稍后迅速回殿禀报道:“回万岁,辽东吴三桂已在殿外静候多时!”

  天启精神一震,坐直了身子,面带喜色道:“哦,快宣!”

  不大一会儿,三桂缓步进入金銮殿内,倒地跪倒拜道:“辽东宁远城千户吴三桂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天启望向三桂,目光柔和,语气慈爱的道:“站起讲话!”三桂领命站起。天启又道:“吴三桂,朕闻你在宁远城遭后金军突袭之时大展神威,力抗敌人于城下,更三炮扬威,亲手击杀后金国主努尔哈赤,使其残余军队狼狈而逃。大扬我大明神威,可有此事?”

  三桂连忙谦虚道:“事实的确如此!但能得此战果全赖圣上的洪福齐天以及全城将士的殊死力战,三桂不敢贪天之功!”

  天启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对殿内的众大臣道:“此次宁远大捷,吴三桂居功至伟,不但以冠弱之龄力拼后金军,更亲手击杀其国主努尔哈赤,扬我大明国威、军威,功不可没。必须予以重赏,以望国中、军中人人争相效仿,使我大明声威日隆。”说罢高声道:“加封吴三桂为参将一职,另赏黄金、白银各一千两!”

  天启此言一经宣布,殿下立即一片嗡嗡之声,众大臣纷纷低声议论。要知三桂以一十三岁之龄获封千户一职已经是大明史上绝无仅有的了,而今凭借战功更是升为参将,一下子提升了两级,直接迈入将军之列,虽然不能说是绝后,但也绝对是空前了。此举哪能不惹得众臣议论纷纷!

  正在大殿内一片嘈杂之声,忽然一人由班中走出,高声禀道:“陛下,臣认为吴三桂虽取得功劳不小,但一方面是适逢其时,另一方面也与宁远城众将士的浴血厮杀是分不开的。吴三桂毕竟年龄尚幼,作战经验难免不足。如果突加重职,怕手下不服,到时恐会有负圣恩,对日后成长不利。况且他如此年纪就获封高位,难免不会让辽东其余有功的众将士寒心。因此臣还望陛下收回成命,将对吴三桂的封赏放到日后不迟。”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兵部侍郎崔呈秀。由于他担任朝廷的兵部侍郎一职,掌管全国的军事,因此对于三桂的升迁还是非常有资格说话的。但天启此时正在兴头之上,对他的劝阻之言根本听不进去,挥挥手道:“有功必赏,这是我大明一贯的国策,虽然吴三桂年纪尚轻,但也不能不予封赏!朕意已决,此事不要再提了!”

  崔呈秀见被天启驳回,连忙向左右使了使眼色。其余众臣中有不少与他是“阉党”中人,见状心领神会,立即纷纷跪倒,异口同声道:“还望陛下三思!”登时殿内跪倒了一大片,由此可以想见魏忠贤一党的势力。

  天启见此不由得面露难色,皱起了眉头。

  三桂清楚此时必须要自己出面为天启打圆场了,否则会让他下不来台。连忙跪倒在地,高声道:“陛下,众位老臣担忧的有理,三桂虽取些功劳,毕竟年龄尚幼,还不足以担当重职,恐日后辜负皇上对三桂的栽培之心,感谢皇上对三桂的抬爱。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天启见三桂如此识得大体,不由得更是欣赏。叹了口气道:“也罢,朕就收回对吴三桂的任命,但功劳却绝对不能忽视。因此改任三桂为游击一职!”说罢不待众臣出言,已站起身道:“退朝!”两字才出口,人已迅速的走向后殿,生怕再有人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皇上既已不在,众人再待在殿中也没什么意思,纷纷相互拱手告辞出殿。

  三桂虽未获得参将一职,但能够提升一级升为游击也算知足。而崔呈秀在殿上打压了吴三桂,使他参将的职位落空,也借此出了胸中的一口恶气。因此今日两人都还算比较满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sar.org。好吧书库手机版:https://m.hbsar.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